0%

几何·消点法

以下内容是笔者在阅读作者中璋的《写给青少年的数学故事(下):几何妙想》一书时的读书笔记。

消点法,是一种将线段间的关系与三角形面积间的关系相互转化的方法。简单地说,就是线段的比例与三角形面积的比例之间的转化。

消点法的基础是面积法,而面积法基于有关三角形面积的两个定理:共高定理和共边定理。

共高&共边定理

共高定理:如果两个三角形高相同,则面积比等于底之比。

共高定理

【关于证明】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,易证。

共边定理:如果两个三角形底相同:

  1. 面积比等于高之比;
  2. 另一顶点连线 AB 和底(或其延长线)交于 M,则面积比等于 AM : BM。

\
共高定理

【关于证明】

  1. 与共高类似,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证。
  2. 设两三角形的高与共边的交点分别为 A’ 和 B’,则通过证明 $S{△AA’M} ∽ S{△BB’M}$ 即可将高之比转化为两者斜边的比。

例题

已知:在 $△ABC$ 中,AD : DC = 1 : 2,BE : EC = 3 : 2。求 BF : DF。

例题

解:

要求 BF : DF,根据共边(AE)定理可得:

根据 $S_{△AEB}$ 与已知比例 BE : EC,用共边(AE)定理得:

为了把式(2)代入式(1) ,则还需要通过共高定理得:

至此可将式(1)变形并将式(2)、(3)代入得:

【解说】

根据消点法,可以对图形中的点进行分组, 分组的依据是点的约束性及其约束层级。以上例题来说明,可将图中的点分为三组:

  • 组1:A、B、C,称为“自由点”,无约束
  • 组2:D、E,称为“约束点”,根据已知中的比例要求,受 A、B、C 约束
  • 组3:F,也是“约束点”,但更低一级,受 D、E 的约束

消点法的原理是,约束点 D、E 由自由点 A、B、C 约束,因此可用 A、B、C 间数量关系表示。低级的约束点 F,可用 A、B、C 和 D、E 数量关系表示。

因此,约束点相关的比例关系,最终可以转化为自由点相关的比例关系。消去约束点,即为消点。